起伏人生路 率直真性情——写在晓安去世四周年之际
戴洪

晓安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四年中每当我想起近20多年来与晓安相聚的那些日子,心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慨。他走的太早了,真的太早了。值此清明之际仅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

  • 本文作者(右一)和戴晓安(左一)

我和晓安在文革中因家庭同被冲击被迫搬迁到甘家口马路北居住而相识,但那时由于年龄的差距来往并不是很多。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都怀揣梦想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潮流中,并先后来到广东,成为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创业者。那时他在深圳蛇口我在东莞虎门,同是远离他乡举目无亲,共同的命运和生存环境,相同的志向和抱负,使我们接触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挚友。

晓安一生颇多坎坷。部队复员后先后在608厂、工艺美术品公司、合资公司等多个企业担任过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等职务,但对他挑战最大的还是到深圳以后参与创建蛇口光大木材公司。他以满腔的热忱和百倍的努力投入这一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八十年代的蛇口只是一个小渔村到处是荒滩和荔枝园,这些创业者在用集装箱改造的办公室里开始了创业之路。夏天的蛇口气温高达四十多度,他们晴天在又闷又热的办公室内挥汗如雨,雨天到处泥泞衣服几天都干不了,很多人因湿衣服裹在身上长了湿疹感染了真菌却得不到治疗。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有些人退缩了,但晓安仍执着地坚持着。他曾对我说,他经常独自一人对着大海大声呼喊以缓解压力宣泄自己的思乡寂寞之情。有一次我去看他,晓安一身工作服脚蹬满是泥巴的布鞋,结果被酒店保安误认为是打工仔衣冠不整乱闯酒店而拒绝入内,最后他亮出副总经理的名片才得以放行。

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繁重的,但这些付出带来了事业上的累累硕果。几年后,一座现代化的蛇口光大木材厂矗立在特区的大地上。每当晓安带着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工厂时,就会如数家珍地介绍,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个细节部分,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此时那种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溢于言表。工厂建成了,产品出来了,他又转而负责销售工作。为此他上北京去上海到广州每天忙于参加各种订货会展销会,向人们介绍他们的产品。就在公司销售业绩节节攀升的时候,一次去湖南出差因争取时间赶夜路发生车祸,同车的销售科长遇难,晓安全身多处受伤,一条腿摔断落下残疾。遭遇如此不幸很多人沮丧颓废了,但晓安则以极其乐观的态度面对,大约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拄着拐杖谈笑风生向人们调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道理。也许是这种豁达的态度真的感动了上帝,他的伤情迅速好转,不久又活跃在网球场上。

每当和人们谈到晓安时,总有人说晓安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怀有一颗童心。是的,这种永葆童心的性格使他思维敏捷孜孜以学、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在一起侃大山时,他会念叨最近又看了什么好书有什么感悟,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经济他无所不涉猎,堪称杂家。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鲜明率直不加掩饰,为此经常与不同意见者发生争执,但之后就烟消云散,从不耿耿于怀。即使是对年轻女士表示恭维时,他也是直截了当不加修饰,这使得有些刚接触到他的女士略有些不习惯,但熟悉他以后就会发现他的那些“段子”“笑话”只是他聪明智慧、超常记忆力和惟妙惟肖模仿能力的表现。在聚餐时这种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常给大家带来轻松愉悦的氛围。

2005年以后晓安从澳洲回到北京,一面照顾年迈的母亲一面整理父亲的书稿,从母亲的衣食住行身体健康到看病取药更换保姆都事必躬亲。从这点点滴滴中我看到了晓安性格的另一面:对长辈关爱孝顺体贴入微。这期间他还练习书法,阅读了不少历史文献书籍,偶尔聚会时他依然是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同时在他的言谈话语中又充满了再次进入职场的渴望。2008年4月的一天他打电话约我,见面时他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地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谈成了一个新项目,并由他具体操作实施,这次又可以大显身手了!兴奋和激情在他的脸上久久不能离去。谁知两天后突然传来他去世的消息,我几乎不能相信这是真的!感叹生命如此脆弱如此短暂,惋惜晓安尚未实现自己的宏图大计就溘然离去。

晓安,安息吧!你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依然精彩,你的音容笑貌虽已逝去却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写于2012年清明之际

[ 关闭窗口 ]